再來一篇~~~
我和翔常在睡前躺著聊天 說說我們今天發生的事情
我一直跟翔說 我們要當一輩子的好朋友喔
我真的希望自己和小孩能有什麼說什麼
剛去上幼稚園時 翔不太會提學校的事 後來慢慢的習慣那些生活了
和老師交談後也聽說他比以前會跟同學互動了
很開心 因為中班以前 他都是一個人玩 沒有伴
上回 他主動跟我說在學校被老師處罰的事後
我的表現應該讓他很放心
因為我對他說 "媽媽真的好開心你會跟我說這些
表示你願意和我分享 不管是好或不好 我都好喜歡聽"
之後 他都會主動跟我說喔 真的很開心 也希望我們能一直這樣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情感反射(二)
我們慣於處理小孩的行為,卻不慣於處理小孩的情緒和感受。若只糾正了小
孩的行為,等於拔草不除根,下次同樣的情形,仍會產生。傳統上,我們都
傾向於貶抑、否認小孩的負向情緒和一些心理上的需求。小孩子的生氣、煩
躁、害怕、厭煩、嫉妒……幾乎都會招來不好、不乖、壞的評語。電影「真
善美」中,七個小孩藉著對家庭教師不停地作弄和欺負,來換去父親的「注
意」,即使因此引來責備,他們也在所不惜。在他們這些「不合理」的行為背
後,事實上是隱藏著「合理」的心理需求和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感受。
所以,當小孩有這樣的行為出現時,首先父母可以用「情感反射法」,就是用
語言把他的情感、情緒狀態說出來。如果你一時無法確定他是覺得討厭、無
聊、生氣、害怕、傷心….時,你可以概括性的說:「看來,你心情不好喔!」
然後,拉著他的手,坐下來,眼睛端詳著他,說:「來,讓我們談談,好嗎?
」,小孩在你溫暖、肯定的態度鼓勵下,那些隱藏在「不合理」的行為下的情
緒或感受就可以抒發出來或得到安撫了。等事情平靜後,父母可以再告訴他情
緒、感受都是很真實的東西,無論如何你都可以接受他的情緒和感受,但是無
理取鬧或破壞的行為卻是不對的。何況這些行為並沒有辦法直接告訴父母孩子
的感受啊!時時提醒他,大人小孩都會有負面的情緒,這是正常的,也需要宣
洩和表達,並教給他一些安全、適當的紓解情緒的方法。你們的心會更貼近。
許多小孩常用無理取鬧、破壞等行為來爭取父母的『注意』,他們寧可被注意
,而挨打罵,也不願被冷落!